Marie Antoinette
瑪麗皇后的嘆息~凡爾賽拜金女?

Sofia Coppola電影作品-Marie Attoinette
人們提及她,總帶著輕蔑、說著她是如何不堪,如何不知民間疾苦,而更多的,是被她所謂紙醉金迷、奢華無度的凡爾賽生活所吸引!世人興致勃勃地參觀她與路易十六的故居,興奮地聽著關於她亦真亦假的流言,甚至暗地羨慕她傳奇精彩的短暫一生。
歷史很弔詭,有兩種人我們會記得特別清楚,一種是極善,一種是極惡,而往往後者更令人好奇著迷!或許正因如此,對於愈形神祕巨大的人物,我們愈是誇大他們的善惡是非。 瑪麗皇后,正是代表。
台灣版電影海報,不懂電影公司怎麼會譯成這種片名?!
有如<達文西密碼>試圖以不同觀點為"抹大拉瑪利亞"平反;近年來法國也開始用客觀省思的角度,企圖為瑪麗皇后,還原真相。
實情是她拒絕他們不斷將鑽石送到宮裡? 眾口鑠金的繪聲繪影下,她成了不可原諒的妖女!世人對她何等殘酷?
17世紀以來,瑪麗背負著奢華無度、影響法皇-路易十六政治腐敗的原罪,終於在後世的查證下,略獲平反。美女禍國?不分古今中外,似乎是女人的千古原罪.....(要是不美還可能被同情,如果美,就肯定是妳的錯),這種偏執,至今也未竟消失。
足球明星輸球?Shit~一定是他那個騷貨女友害的..;政局敗壞?啊~都是因為後宮干政,才有問題的啦~;男人外遇?想必是老婆不夠溫柔貼心,老公受不了才出軌的...,不分事態輕重,依然在週遭發生。
內心無言的孤寂、努力在皇室明爭暗奪的殘酷中立足,所可能導致的人格價值觀扭曲可想而知。如果她有罪,或許是她未能試圖阻止這樣的政局腐敗(世人又能容得了她干涉嗎);是她可能因為心靈空虛,而投身奢糜氣息,藉以麻醉自己的人性軟弱;或她藉著融入邪惡,因而求得生存的妥協?!
走上斷頭台時,37歲的她抬頭挺胸,未露懼色,後世的我們喧鬧猜測:<這或許對她而言,是了斷一切痛苦孤寂的解脫!>我不知道!
她在斷頭台前,因不小心踩到執刑者的手,甚至禮貌致歉:<對不起,先生,我不是故意踩到你,真的很抱歉~!>
民眾謾罵著快處死這個奧地利婊子,彷彿一切的錯都是她的錯!是她讓人民受苦,是她導致法國王室走上絕路。
真是這樣嗎?原來這奧地利小女生的本事醬大?原來法國人的命運,是握在她手中嗎?當然不是,或者該說,絕不全然是!
任何導致不可挽救錯誤的,絕非僅僅來自個人的影響,而是群體的共犯結構,遺憾的是,永遠不可能追究全體,弱肉強食法則下,總得有人扛罪名,而往往,就是惡質群體中,不那麼壞的那個。

然而,在光芒萬丈、民主勝利的另一面,法國保守派也因著莫名的民族傲慢,至今都未能完全面對"這或許不是那個奧地利女人的錯"的事實。直到近期,法國某些政府與民間組織,用盡各種管道、努力試圖找出真相,企圖還給瑪麗皇后歷史公道,或至少,以比較人性體諒的角度,去看待她的人生。
撇開歷史沉重感,當然也有輕鬆幽默的一面,商人們腦筋就動得快,順應時代潮流的公仔風,也出現了瑪麗皇后版。兩套衣服分別是皇后期以及關進大牢時的衣著,甚至有模擬斷頭機關,按一下頭還會彈掉下來!